9月12日下午,教师教育学院举办教育硕士导师培训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姜永杰主持会议。
施佺指出,2025年是学校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节点。作为教育硕士导师,需强化三个核心责任: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指导全过程;二是提升科研指导能力,重点加强论文质量把控,建议研究生培养单位执行“小论文前置”制度,以此确保大论文质量;三是推动产教融合,鼓励导师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未来科技馆等校地合作项目建设,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施佺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是构建“1+1>2”协同机制,教师教育学院与专业学院需打破壁垒,在课程设计、实践指导等方面形成合力;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强化教学技能大赛参与度;三是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将论文抽检合格率纳入导师考核指标,提升优秀论文评分线;四是深化校企合作,通过科技馆运营、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
此次培训会明确了导师在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双重责任,标志着教育硕士培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硕士导师及教师教育学院全体人员参加培训。(顾昊/文 葛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