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暑期的落幕,怀揣着实践收获与成长感悟的同学们重返校园。为系统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搭建朋辈交流学习的桥梁,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全院同学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热情,10月27日星期一下午两点,教师教育学院2025“实践归来话成长”暑期社会实践朋辈交流会在38号楼725教室如期举行。

教师致辞启幕,锚定成长方向

活动伊始,教师教育学院赵娜老师发表开场讲话。她对同学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展现的责任担当与积极风貌给予充分肯定,强调社会实践是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家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认真汲取经验、相互启发,在未来的实践道路上稳步前行,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彩。
优秀成果分享,传递实践智慧

院团委副书记季剑率先分享学院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总体成果,通过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展现了同学们在不同领域实践中的亮眼表现。她鼓励大家打破固有思维,全方面、多领域、新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不必局限于传统场景。针对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她特别指出,社区沟通要秉持“换位思考、真诚倾听”的原则,既要清晰传递自身诉求,也要充分尊重社区需求与实际情况;团队内部分工需“明确职责、互补协作”,提前规划任务节点,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刘晨聚焦自己组织带领的校级立项社会实践项目“两弹一星”宣讲活动,展开详细分享。她介绍了项目从前期策划、主题打磨、宣讲团队组建,到走进中小学、社区开展多场宣讲的完整历程。她谈到,宣讲过程中不仅要精准传递“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涵,还要结合受众特点设计互动环节,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同时,她也分享了项目推进中协调资源、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为同学们后续申报和开展实践项目提供了实用参考。
温情事迹分享,诠释志愿真谛

院团委副书记季剑再次分享了自己暑期实践中的感人事迹。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她通过房树人心理绘画测试为孩子们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其中一名女孩的绘画作品透露出情绪低落的信号。她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女孩家长,并给出专业沟通建议,让家长意识到关注孩子情绪状态的重要性,后续通过家校协同帮助女孩逐步调整心态。季剑同学指出,结合这一经历,深刻阐释了志愿服务的真正意义:“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任务完成,而是用真心感知需求、用行动传递温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带去切实的帮助与关怀。”
答疑互动升温,破解实践困惑

活动中途穿插新生团支书答疑环节,现场氛围热烈。新生团支书们围绕“如何高效组建实践团队”“社会实践主题选择技巧”“志愿服务中遇到沟通障碍该如何应对”等问题积极提问。季剑与刘晨同学结合自身经验,逐一给出具体解答,既有方法指导,也有避坑建议,帮助新生团支书们理清了实践工作的思路,增强了开展后续活动的信心。
本次朋辈交流会通过领导致辞、成果分享、事迹讲述、互动答疑等多个环节,让在场同学收获颇丰。它不仅是一次实践经验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精神的共鸣与成长的接力。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将继续搭建实践交流平台,鼓励更多同学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践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