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教育硕士深入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智慧,夯实班级管理实践基础。10月22日,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的专题讲座。学院特邀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张建梅老师和南通中学陈蓓老师担任主讲,分别以“抗逆力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和“用爱浇灌,静待花开”为题,分享了一线班主任的宝贵经验与教育情怀,教师教育学院潘丹岷老师主持讲座。

张建梅老师:抗逆力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
张建梅老师以“抗逆力”为核心,阐述了班主任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她指出,抗逆力又称心理弹性或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时成功适应、愈挫弥坚的能力,堪称“心理免疫力”。抗逆力包含“我有”“我是”“我能”三个关键环节。

张老师结合20年班主任经历,分享了多个真实案例。例如,通过“鞋带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与互助,借助“感恩的心”事例(学生王一竹捐髓救父)深化情感教育。她强调,班主任需“严而有爱”——在学习态度和纪律要求上严格,在生活关怀上温暖。“如果一朵花不美,就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赞美它的枝干……总该为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张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呼吁,通过积极评价提升学生的“我能”信念。

在互动环节,针对新教师提问“如何做好班主任”,张老师建议勤学多问、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面对“只看成绩的家长”,她强调身心健康重于成绩,可借助学校家庭教育体系协同沟通。
陈蓓老师:用爱浇灌 静待花开
陈蓓老师以“爱”与“耐心”为主线,诠释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她指出,优秀班主任需具备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偷懒”的智慧——通过组建得力班干部团队,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成绩好的孩子能力未必差,培养能力是为孩子一生奠基”,陈老师认为,班主任应超越成绩,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陈老师总结六点心得:一是“带爱进组”,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二是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适当“偷懒”;三是共同参与活动,与学生同频共情;四是关注细节,包括家庭情况、情绪波动与学业表现;五是加强家校互动,针对特殊家庭深入沟通;六是学会自我保护,新教师需平衡亲和与规范。
陈老师特别谈到新教师的成长路径。她鼓励新人“允许自己犯错”,在错误中学习,并善用年龄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无需刻意“拉长脸”树立威严。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分享喜怒哀乐,班主任能构建深厚的师生纽带。陈老师回忆,与孩子们共度特殊日子的经历,不仅强化了班级凝聚力,更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此次讲座系统梳理了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维度,从抗逆力培育到情感浸润,为24级教育硕士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深化了对班级管理的理解,更激发了投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未来教育者注入了智慧与温暖的力量。
